7月17日,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联合黑龙江省水文与水资源中心,以“深学细悟强党性,薪火相传守初心”为主题开展联合党建活动。水利电力学院党委书记刘春明、党委副书记刘若男、辅导员冯雪带队,与黑龙江省水文水资源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董海涛、人事处处长徐鸿勋、齐齐哈尔分中心主任张春华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一同,带领学院部分师生党员前往齐齐哈尔市江桥抗战纪念馆和江桥水文站,在红色印记与水文实践中锤炼党性。



7月17日上午,一行人走进江桥抗战纪念馆。馆内陈列的步枪、炮弹壳,泛黄的战地日记,无声诉说着1931年马占山将军率部在此浴血奋战的壮举。刘春明在参观时强调“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军队有组织抗日的第一枪,将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这份不畏强敌、誓死卫国的初心,正是我们今天要传承的精神火种。”学生们驻足于“浴血江桥”场景复原展前,听讲解员讲述战士们在零下30度严寒中,用刺刀与日军坦克对峙的故事,无不眼含热泪。同行的一位水文工作者感慨:“抗战英雄守土有责的担当,与我们水文人为国守江河的使命一脉相承,这份初心必须代代相传。”

7月17日下午,队伍来到“江桥水文站98抗洪纪实基地”。1998年嫩江流域特大洪水期间,江桥水文站职工在浪高3米的江面上,用麻绳捆住身体固定测船,日夜监测水位、流速,连续72小时无间断传回数据,为抗洪决策提供了关键支撑。“当时水快漫过观测塔,水文站工作人员逆流而上抢救数据‘数据就是命令,人在数据在’,这就是我们水文人的战场。”董海涛向队伍讲述道。一张张老照片里,水文工作者在齐腰洪水中记录数据的身影,让在场师生深刻体会到水文工作者“不为风浪、不怕死、不怕难”的情操。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党性教育,更是一场“忠诚团结、奉献担当、创新求实、坚守致远”新时代龙江水文精神的生动宣讲。通过重温抗战历史与抗洪事迹,龙江水文的责任担当被更多人知晓,其传播力、引导力与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也让水利工作者“上善若水、利国利民”的高尚情操深入人心。
“从前辈们身上,我读懂了‘守初心’不是口号。”一位同行的学生党员说,“无论是抗战英雄的舍生取义,还是水文工作者的逆流而上,都在告诉我们:水利人要守住江河安澜的初心,用专业本领守护家园。”此次活动为水利学子注入精神动力,引导他们以英雄为范、以实干为要,在未来的水利事业中传承红色基因,书写新时代的使命答卷。